• <small id="frgih"></small>

        1. <span id="frgih"></span><track id="frgih"><i id="frgih"></i></track>
          
          
        2. <acronym id="frgih"></acronym>

          原來那么多人戀愛時都有「分離焦慮癥」?

          [復制鏈接] 0
          回復
          43326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73

          主題

          73

          帖子

          373

          積分

          中級會員

          Rank: 3Rank: 3

          積分
          373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發表于 2022-11-24 15:04:17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作者 /柏和心理 曲鷂奇

          編輯 /柏和心理 鄒悅


          有的人在失戀以后,經過一段時間的調整,重新又會步入到正常生活,而另外一些人在失戀以后便會覺得生不如死,嚴重的情況下甚至會導致抑郁。

          這些在分手后感覺到生不如死,而且長時間無法步入到正常生活當中的人,他們具有更強烈的分離焦慮。

          分離焦慮癥(SAD; Separation Anxiety Disorder)常見于3歲前的嬰兒和小孩,但也多發在“當個體對家庭或其他個體具有強烈的情感依賴”的青少年和成年人身上。

          其本質是由于分離而產生的極度焦慮,以及對孤獨感的過度擔心。長期處于親近感低或者過于嚴格,專制家庭環境(例如父母吵架、分居、離婚等)的孩子,往往是分離焦慮癥的高危人群。

          研究表明,當某人在童年時期患有分離焦慮癥時,那么成年后他有極高的機率率持續這種焦慮心理,并嚴重影響生活日常。同時,分離焦慮癥很可能引起惡心、頭痛、咽喉痛等身體癥狀,往往也伴隨著驚恐發作,恐慌癥和其他泛焦慮癥。

          成年以后所有的人際關系模式都可以追溯到早期的親子關系。

          一個孩子在幼年期如果能夠得到父母優質的陪伴,那么這個孩子在內心里就建立起了穩定的客體關系。因為孩子的內在客體比較穩定,而且孩子的依戀感被良好的滿足了,那么這個孩子未來即使遭遇到分手,他依然能夠有能力將自己調整好。

          那些從小沒有得到過良好陪伴,且內在客體不穩定的孩子,在成年之后遭遇到分手,他的內心痛苦回憶便會激活,所以他便會感覺到強烈的焦慮,還有生不如死的感覺。

          這樣的人在親密關系當中,越擔心的事情便越容易發生,他們通常為了萬無一失的控制這些得來不易的親密關系,他們會加倍的控制對方,時間一長,對方便會在這層關系當中感覺到濃鳳的窒息感而選擇逃跑,這反而又加劇了這個人的分離焦慮感。

          理論上說,他分手后感覺到強烈的分離焦慮,并不代表他多么愛對方,而是分手這件事情激活了他童年早期的被分離的痛苦回憶。

          一個人身體長大,并不難;但是一個人的心理長大,卻不容易。

          如果你認為自己多多少少有一些「分離焦慮癥」其實不必緊張,改善這種狀態的關鍵,其實就是從自身尋找安全感,成為獨立個體,減輕你對其他人的情感依賴。盡可能不要所有事都靠另一半,通過循序漸進的方式,慢慢脫離開Ta的照顧或陪伴。

          畢竟一段健康的戀愛是1+1>2,而不是=1的狀態。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收藏收藏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回復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立即注冊

          本版積分規則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
          91视频网站_国产精品无码永久免费不卡_国产 国语对白 露脸正在播放_国产一区二区四区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