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mall id="frgih"></small>

        1. <span id="frgih"></span><track id="frgih"><i id="frgih"></i></track>
          
          
        2. <acronym id="frgih"></acronym>

          想結婚,你得先和原生家庭“離婚”

          [復制鏈接] 0
          回復
          77315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73

          主題

          73

          帖子

          373

          積分

          中級會員

          Rank: 3Rank: 3

          積分
          373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發表于 2020-8-20 16:07:04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十堰廣播電視臺  遠方      十堰柏和心理 曲鷂奇

            




          遠方“”     前不久,在節目的后臺收到了這樣一則求助留言。求助者是一位新婚才兩個月的女性,本應該享受著婚姻生活帶給她的甜蜜與幸福。然而,讓她萬萬沒有想到的是,就在這兩個月的時間里,自己竟然陷入到了和婆婆之間的矛盾中。她們的沖突不是因為家務,也不是因為孩子、房子等電視劇中常見的事情,這位求助者用“難以啟齒”來形容她遇到的問題。她說,婆婆總是會過度地參與到她和她老公之間的生活中。比如說,兩個人晚上出去吃個飯,婆婆都會不停地發短信問她兒子,“怎么還不回來呀?”“什么時候回來呢”等等。

               甚至在不久前,婆婆還提出要求,希望每周要有單獨和自己兒子吃飯的機會,這令她很是困惑。更令她不解的是她先生的態度。這位在職場上雷厲風行的“大男人”,卻在這個問題面前變得婆婆媽媽起來。他總是支支吾吾地找借口說:“我媽的要求,我能不答應嗎?”或者是自我安慰道:“沒事的,過一段時間就會好的!泵髅鹘Y婚的是自己,可為什么總感覺自己像是婆婆和丈夫關系間的旁觀者,甚至是“第三者”呢?不知道正在節目的你,有沒有過和她類似的困擾;蛘哒f,你可能也在不經意間察覺到,自己和父母或者子女之間的關系,顯得過分親近,超出了正常的親子關系的范疇。

            

          曲鷂奇:在之前的節目中,我們很多次談起“俄狄浦斯情結”。這個理論最早是由心理學家弗洛伊德所提出來的。簡單的說就是孩子在三歲之后與異性家庭關系關于緊密的現象。例如大部分小男孩3歲左右會覺得自己最喜歡媽媽,以后要娶媽媽為妻。   我有一個女兒,我女兒在3歲左右也說過類似的話,說想和爸爸結婚。  一般 這種情感在孩子3歲之后就會,就會把對父母的依戀轉移到其他人身上,比如說老師、朋友、戀愛對象等。

               但是有個現象,在亞洲的一些家庭關系中卻是一個典型。------母親與兒子的分化不良。特別是在我國的文化中,特別容易出現這樣的情況。我們剛才談到母子分化不良的意思是說:孩子和母親一直以一種高濃度的親密關系糾纏在一起。甚至在孩子結婚之后,孩子還會允許,以及母親會直接介入到孩子的婚姻家庭關系中去。從而導致子女與愛人的關系受到威脅。

              孩子剛生下來與母親是共生的,就像一個整體, 而且嬰兒期的孩子并不需要父親,只需要母親。  但是當孩子3歲左右,在與母親的共生中獲得了營養、人格的建立、而且成長到可以獨立的走路、跑跳等。孩子就需要在心理上和母親發生分化,這樣孩子就會把對母親的感情轉移一部分到父親、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小朋友身上。這樣一來孩子雖然和母親關系沒那么緊密了,但是孩子向外建立關系的能力卻增加了,這為孩子以后融入社會交際有好處。

              所以孩子和母親分化時,就少不了父親的關系介入?梢哉f父親和孩子的關系日益融洽,就會自然而然的稀釋了孩子和母親的關系濃度,這就是正常的分化。

               在過去的家庭地位排序中,婆婆的地位最高,公公好像很少摻和子女的家庭事務;其次是媳婦生的兒子地位高;第三是丈夫地位高;最后一個才是媳婦。在過去重男輕女,女性地位不高的年代,如果一個嫁進婆家的媳婦,想要在婆家建立一定的地位,只有一條路可以走-----生孩子,而且必須是男孩!這樣的話,媳婦在婆家才能獲得一些地位上的改善。 而且在婆家里,媳婦的地位最低,丈夫和婆婆親,自己權力地位受壓制,就只能和自己的孩子親。如果生的是女兒,那這個媳婦在婆家的生活可能是不可想象的。所以自古以來,就有一個詞叫:母以子貴。

               當媽媽的面對這個能改變自己地位、甚至是命運的兒子,母親怎么能很輕松的和這個孩子保持適當關系距離呢?當這個母親的兒子長大****,要談婚論嫁時。母親就會面臨一個現實問題:兒子會和自己分開。   于是母親當年在婆家時那種顫顫巍巍、小心謹慎、飽受委屈的回憶又會被激發出來,母親覺得如果兒子和別的女人走了,自己會又陷入到沒人保護的境地。 于是過去的婆婆要求即使兒子結婚,也不能分家。  而且兒子娶了媳婦,也只能把老媽放在第一位, 以后生的孩子排第二位。  新媳婦只能排最末位。 于是又有了一句俗語“媳婦熬成婆”。一個媳婦的最大的指望就是在夫家里熬成權力地位最高的那個人。

              我們會發現這是一個家族的強迫性重復,我們的家庭文化幾乎很多年就是這樣運行的。

              現在的婚姻不像以前的婚姻那么刻板了,F在大部分的子女結婚都是要獨立搬出去住。而且隨著女性的地位提高、夫妻間的地位平等化。婆婆已經沒有那么強烈的想去和媳婦爭奪兒子的動力了,但是幾千年的文化傳承,多多少少還是不能徹底改觀。有個別的婆婆還是會把自己的兒子纏繞的很緊。

            

            

          遠方:然而,因為家庭系統外部或內在的一些原因,比如說,父母有精神疾病或者酗酒問題,又或者是離異、喪偶等等原因,原本安排好的一些關系會發生錯亂。這也就是“關系錯位”的現象。

              這種錯位往往可能集中表現在兩個方面。第一個方面是是父母化的子女。這是指,孩子做著父母才應該做的事情,承擔著父母的責任與功能。比方說,因為父母的離異,年長的孩子很早地就會承擔起家中父母的角色。他會比一般同齡的孩子更早地進入社會,更早地開始打工掙錢,甚至還需要照顧家里弟弟妹妹們的衣食住行。因為只有這樣,才能讓家中更小的孩子和自己生活下去。他們發揮著原本父母應該起到的功能性的作用。這是“關系錯位”的一種常見的表現。另一種常見的表現就是配偶化的子女。

              這其實就是父母用對待配偶的方式去對待自己的子女,或者是子女把自己放在了父母的配偶的位置上。在這些情況里,親子之間的相處方式看起來就更像是夫妻的感覺。父母會對孩子過分依戀,孩子對父母似乎也有除了親情之外的更深的感情?梢哉f,正是在這樣的關系中,孩子代替了配偶中的另一方,發揮了情感性的功能與作用。這一種“關系錯位”的表現,也就是我們今天要討論的“親子關系配偶化”的概念。

            

          曲鷂奇:“親子關系配偶化”存在著現實的原因,像你剛才說的父母離異、喪偶、或者夫妻一方的疾病。孩子代替了配偶中的另一方,發揮了情感性的功能與作用。

              還有一種可能是在家庭中丈夫的被邊緣化、還有父親的存在感不強、以及責任感不強。也會造成親子之間的分化出現問題。

              其一是丈夫的被邊緣化。  有的女性生完孩子后,就會因為要照顧孩子,讓丈夫睡到另一個屋子去,  妻子在長達幾年的時間里基本上就是圍繞著孩子轉。這樣對丈夫的情感投入就減少了很多。  有的親子開始和嬰兒同睡,讓丈夫分床, 直到孩子上小學甚至初中,妻子還是陪孩子一起睡。這可能導致夫妻間的情感冷淡。在關系層面,母親和孩子互相投入著情感,母親和孩子都不會感到無聊。 那么丈夫在家里是沒有辦法進行情感投入,以及得到情感關注的。 那么這個丈夫為了能讓自己的情感得到釋放,有可能向家庭外部去尋找情感慰藉。  這時候妻子一旦發現丈夫對家庭不忠,于是更加和孩子緊密的結合在一起。例如有的孩子被母親過度纏繞,就加入到母親陣營中,于是和母親一起攻擊父親。這就導致孩子被卷入到夫妻關系中。使得家庭關系出現問題。

              其二就是父親的存在感不強。 有的妻子比較強勢,在家庭關系中一直處在一個控制地位,丈夫可以性格比較軟弱、說話不多、對妻子百依百順。 這種丈夫和妻子有了孩子后也很難介入到妻子和孩子的關系里。這樣丈夫和孩子無法建立起關系。而且妻子對孩子教育中也會時不時流露出對丈夫的抱怨和貶低。這樣一來孩子也會隱隱的看不起父親。  孩子過了三歲。但還是和母親糾纏在一起。  而且有這樣一個現象,強勢的母親會養出也很強勢的女兒。這個女兒在未來的婚姻中可能不會幸福。而強勢的母親養出的兒子卻是軟弱的、依賴性強的。 這樣的孩子結婚后可能會形成網上所說的媽寶男。他會對母親言聽計從,結婚后自然會允許母親隨意介入到自己的戀愛婚姻中。

              第三就是父親沒有家庭責任感,或者沒有意識去建立孩子還有妻子的關系,現在還是有相當比例的男性覺得,老婆娶回家就是照顧孩子、照顧家務的。自己在外面打拼掙錢,對家庭有沒有情感投入無所謂。 有的丈夫甚至常年在外面打工,讓妻子和孩子在家里相處。 當然這有很多是因為現實的物質原因。 有的父親覺得家務事、家庭關系太復雜了,故意很晚回家、在外面過度交際。以上兩種情況造成求妻子的情感沒有辦法投注,那么久只能投注給孩子。 孩子的情感也沒有辦法投注,就只能投注給母親。 這也是造成母子關系無法分化的原因。

             我在咨詢中,見過一個年近40的男人,他總是覺得只要和母親稍微走近點,老婆會生氣,和老婆走近點,母親會生氣。他覺得很難平衡自己和愛人、母親的關系。     母親動不動就和兒子告狀說媳婦對自己不孝敬,于是母親偶爾會去辱罵媳婦。  而丈夫讓妻子一定要忍耐,而且逢年過節一定要和自己回去看望父母,哪怕母親罵的難聽, 妻子也得忍著。 因為整個家族的人都在看著自己。最后結果可想而知,妻子和母親最后同時給這個男人發生爭執。這就是典型的家庭關系邊界感混亂。

            

            

            

          遠方:我們還可以用另一個更加形象的描述來理解這個概念。在對親子關系的描述中,心理學家們也認為,我們可以去假想家庭中不同的成員角色之間,存在著一種所謂的“邊界”。一旦關系或角色的“邊界”發生紊亂,那么“關系錯位”就很容易發生。結構派家庭治療的鼻祖薩爾瓦多·米紐慶就一再強調“邊界”的重要性。他認為,“邊界”對于界定恰當的家庭角色,劃分家庭成員的義務與權利,保證父母的情感上的滋養來源于配偶而不是子女等方面都有著重要的作用。   

                東京大學教授--龜口憲治先生,更是將家庭成員之間的“邊界”比喻成了細胞的細胞膜。這層細胞膜既不能過于“通透”,進而模糊了彼此之間的功能與關系;也不能僅對“單向的互動”起作用,比如,孩子只能成為父母命令的接收者與服從者,而無法加入到家庭的討論與交流之中。

            

                那么,讓我們再次回顧一下開頭那位求助者提出的困惑。我們現在很容易就發現,這位婆婆很大程度上參與了他們新婚生活的同時,還對自己的兒子投入了大量的情感期待。婆婆把自己的感情寄托在了兒子身上,讓他始終和自己保持接觸,希望兒子永遠屬于自己,甚至希望自己的兒子是以一位成熟男性的身份留在自己身邊?梢哉f,在某種程度上,婆婆和兒子的關系是發生了錯位的。她在試圖讓自己的兒子滿足自己感情上的需求。

            

          曲鷂奇:我們知道在家庭關系中,夫妻關系一定是定海神針。婆媳關系和親子關系都應該也必須排在夫妻關系后面。從社會心理學的角度來看,一個家庭的權力核心是夫妻,有夫妻才有孩子,于是構成了一個完整的家庭。而且權力核心會在子女結婚后發生分化。子女結婚后就建立自己的家庭,也就是自己的權利核心。 而父親與母親的關系構成了他們自己的權利核心。 每個權利核心需要保持適度的邊界感, 否則就容易引發邊界的侵入。   

              有的子女結婚后,還需要家長參與到自己的婚姻中,這就極容易造成權力爭奪。例如一個女孩結婚后,如何裝修房子不和丈夫商量, 而是和自己父母商量, 最后裝修的方格完全是女兒父母喜歡的風格。 這個丈夫肯定不會高興。 因為他覺得自己的權力被爭奪了。

              還有的男性結婚后請自己的母親來家里幫忙照顧孩子,妻子在剛生下孩子后還是處于共生關系,于是妻子希望婆婆按自己的要求去帶孩子,但是婆婆覺得小題大做,還說自己家兒子不都是自己一手帶大的嗎,媳婦還教我怎么帶孩子嗎? 不相信誰呢?  于是在如何帶孩子的事情上,婆媳出現了權力爭奪。

               除了權力的爭奪,其實還有對兒子的爭奪。沒有分化好的母子本來很親密,但是兒子結婚后,婆婆意識層面會覺得巴不得兒子快點成家立業。但在潛意識中會覺得是另一個女人把自己最寵愛的心頭肉給搶走了。于是母親多多少少會變現一種爭奪兒子的行為,比如說讓兒子回家吃飯、吃完飯后就睡在家里,住一夜再回去。  那么妻子就會覺得這到底是誰的丈夫?為什么婆婆總在和自己相爭。如果這種現象無法改善,妻子又會潛移默化的和孩子共生在一起,然后孩子結婚時,自己也成為這個和媳婦進行權力爭奪的婆婆。

                   所以在這里要和所有婆婆說一句,兒子結婚后,就是別人的丈夫、別人的父親。在情感上的分離感在所難免,但也是兒子長大****的標志,要去祝福孩子,而不是介入到孩子的婚姻中。

            

               我見過一個來訪者,男性,他說和妻子結婚后幾年***一直不和諧,自己沒有什么興趣,我問他,有例外的情況嗎?  他說:偶爾出去旅游在酒店時,夫妻生活就和諧。后來他告訴我,結婚后一直和父母一起住。 我建議他和妻子搬出來住,哪怕和父母家離得近點。  他照做后,夫妻生活的問題得到明顯改善。 因為從心理層面看,沒有那個孩子愿意在父母的眼皮子底下做情愛的事情。因為在俄狄浦斯情結中,有點在背叛自己的異性家長。

            

            

            

          遠方:那么,如果你發現自己正受到這個問題的困擾,你可以做一些什么呢?如果你是像那位求助者一樣,發現自己的伴侶正處于配偶化的親子關系中,這就意味著,你可能既處于和長輩的矛盾之中,又陷在與伴侶無法有效溝通的不愉快里。在這種情況下,不論是向伴侶施壓,或是表達自己的憤怒情緒,其實只會讓你們的關系陷入另一種僵局。所以,積極又真誠的溝通是解決家庭矛盾最直接有效的辦法。你需要和伴侶聊一聊這段配偶化的親子關系對整個家庭的影響,并且討論出如何平衡“孝順”與“個人邊界”的方案。當然,如果經過了一段時間的努力,自己的伴侶仍然沒有任何的改變,那么,也許是時候考慮一下,是否要讓自己離開這段痛苦的關系了。

             

            那么,如果你是作為子女,意識到了自己和父母走得太近,超越了一般的親子關系,那么,請不要再用“這是我爸媽,他這么做是為了我好”這樣的借口來麻痹自己。因為,這樣的自我安慰,不僅會使我們忽略問題的本質,反而會使我們陷入到更深的惡性循環之中。你其實完全可以告訴自己,你不需要對父母的過度依賴負責。在一些配偶化的親子關系中,父母會因為將孩子當成配偶而出現不恰當的要求,比如說,要求你隨叫隨到、百依百順,如果做不到,那你就是不懂得心疼家長。我們需要明確自己的立場,讓父母明白自己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有自己的生活,并不能完全跟父母捆綁在一起。你可以試著從“拒絕”父母的要求做起。比如,如果你在一周之內已經花了足夠多的時間陪伴父母,那么,你完全可以告訴他們,自己會在下周相同的時間里再來陪伴他們,而不是一而再,再而三地聽從父母,而忽視了自己小家庭的需求。

            

          曲鷂奇:我記得我從小,我母親總是會在我面前說一句話: 娶了媳婦忘了娘。  然后給我講一個故事,說有個男人結婚后,家里糧食不夠,于是要把母親背到大山里自生自滅。  這個母親怕孩子找不見回來的路,還裝了一兜子黃豆,這樣兒子回來就可以找到下山的路了。   其實我每次聽到這個故事 心里并不舒服。然后我就不斷的保證,我以后結婚了一定把母親放在第一位。

               不得不說,在我們的文化中,母親是制造內疚的高手,她潛移默化的把兒子的內疚感培養出來,然后把親子關系和兒子的婚姻對立起來。就是暗示兒子,即使你結婚了,記著為娘才是最重要的。

               幸虧我從事了這個心理行業,我結婚后就從母親家搬了出來, 這是一種分化。因為我發現確實沒有辦法去調和婆媳在一個屋檐下的關系,除非有一個人咬著牙隱忍。但是忍不住時,多多少少還是會有爭執。

               我母親有時候會提出很多帶孩子的建議,往往和我太太的觀念不一致。那么秉承誰的孩子誰負責的原則,我會和母親說:小孩的事由孩他媽操心,您就別費神了。 或者是她說她的,我聽聽就好。

             當我母親抱怨媳婦的時候,我會很委婉的說,我的家事,您就別操心了,我自己處理。這就是在情感上的分化。

               但是這些行為一定會讓父母感到分離的焦慮,為了彌補母親的這種感覺,我會經常帶孩子回家看看。陪母親吃吃飯,買點東西回家看望。實在是回不去的時候,每一兩天打個電話陪母親閑聊幾句。 這就可以很好的緩解母親的焦慮感。

              所以現在有的女性在結婚前,一定要房子。很多男人覺得女人太勢力了。貪慕虛榮。  其實在心理的角度來說,結婚后搬出父母家,這是很多國家的生活習慣,這樣可以避免兩對權力核心擠在一個屋檐下。也可以避免很多關系深處看不見的暗流。 所以有條件的話,最好還是和原生家庭保持一個適合的邊界,這樣可以讓自己的婚姻更美滿,也可以讓父母去享受他們自己的生活,為子女少操點心。

            

          遠方:最后,如果你是配偶化關系中的父母,你也應該意識到,自己的行為事實上已經影響了子女的正常生活。孩子如果沒有辦法在成年之后做到脫離父母,成長為一個獨立的個體,那么,這對于他今后的工作、或者是家庭生活都是非常不利的。畢竟沒有哪個父母想要“拖累”自己的孩子。所以,當你嘗試做出改變時,可以從轉移自己生活的“重心”開始,讓你的重心不再完全地放在子女身上。你可以多見見你的朋友,或者是發展幾個興趣愛好,等等。一旦你的生活重心發生轉移,你也可能漸漸地開始覺得,自己對孩子可能并沒有想象中的那么依戀?梢哉f,在配偶化的親子關系中,每一方都有自己的苦衷,但陷在「錯位的關系」里,絕不是長久之計,久而久之對家庭成員都會產生消極的影響。父母與子女之間本來就是相互獨立的個體,給對方空間,放手讓對方生活,才能讓雙方都收獲更好的幸福。




          END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收藏收藏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回復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立即注冊

          本版積分規則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
          91视频网站_国产精品无码永久免费不卡_国产 国语对白 露脸正在播放_国产一区二区四区在线观看